「異蕊草」對大多數民眾而言,是非常陌生的植物,名稱源自花部構造:「異」有不同之意,「蕊」則指雄蕊,形容其為雄蕊不等長之草本植物。雖由名稱可以直接聯想雄蕊型態,但卻難以想像其他特徵,而且本種植物非常稀有,在台灣的採集紀錄也寥寥可數,實際看過本尊的人並不多,要能在野地見其風采更是難上加難。 本島已20多年未見其蹤影 穩定族群僅存金門 異蕊草( Thysanotus chinensis benth.)為天門冬科(Asparagaceae)異蕊草屬( Thysanotus )植物,本屬在台灣僅有此一物種。早期異蕊草一直被列在百合科(Liliaceae)下,後來隨著分類研究的發展與分子技術的成熟,本類群單獨獨立成異蕊草科(Laxmanniaceae),但過沒幾年,異蕊草科又被併入天門冬科下之旱生草亞科(Lomandroideae),這也是其最後歸屬。從上述分類歷程,可見異蕊草的獨特性,加上台灣沒有其他形態相似的物種可供比較,造成在科級階層處理上的分歧。 台灣本島最早於日治時代在新竹有明確的標本紀錄,往後一直到1985至1992年之間,彭鏡毅老師於新竹縣蓮花寺才再有異蕊草的標本紀錄,但自1992年後就再無該物種在台灣本島的採集紀錄了。 整理日治時代及彭鏡毅老師的採集資訊,異蕊草在台灣本島的分布集中在桃園及新竹地區,由此可知異蕊草在台灣本島的生育地非常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