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茅膏菜」,是台灣原生植物中極少數的食蟲植物,因為此一特性,一般民眾或多或少都曾聽過或在影片、圖鑑上見過。但若想在野外看到它們卻是極為困難,因為它們在台灣本島的生育地目前僅剩個位數,且生育地狀況也都岌岌可危,屬於非常稀有的物種。 食蟲植物?一定要吃蟲? 食蟲植物,具有如捕蟲袋或腺毛等可捕捉獵物的構造,並且能將捕捉到的獵物加以消化、吸收後獲取養分。 從營養鹽的角度來說,食蟲植物都生長在土壤很貧瘠的地方。當土壤中的氮、磷、鉀等含量太低時,植物的生長就會受到限制。與土壤或植物體相比,動物體內具有較高的氮、磷含量,因此食蟲植物透過捕捉獵物可以相對有效地補充根部吸收不足的養分。 那食蟲植物是否一定要吃蟲?其實也不盡然。有研究顯示,部分食蟲植物因投資能量在產生捕蟲的陷阱或消化獵物用的酵素,而導致光合作用效能降低。因此,根據成本-收益模式(cost-benefit model),食蟲植物雖然可同時從土壤及捕蟲管道獲得養分,但只有當捕蟲所帶來的邊際效應(marginal benefit)大於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時,食蟲植物才會傾向透過捕蟲機制來獲得養分;通常生長於土壤養分缺乏且環境中光線、水分都充足的情況下,捕蟲的效益才會大於其成本。有研究發現,把食蟲植物種在土壤養分充足的環境下,其捕捉獵物的陷阱及消化酵素量都會大幅下降,變得不太捕捉獵物,幾乎只靠根部吸收養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