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得酥脆的黃金魚塊,將之浸潤在白菜羹湯中,吃得是平民們的心房暖意。先將魚輪切塊並漬以薄鹽,經海風慢慢吹拂熟成後,嚐得是遊子們的風島鄉愁。是的!這兩道菜都是大家耳熟能曉的土魠魚所製成的道地台灣料理。 臺灣土魠魚漁獲量逐年下滑中,消費者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為市場上最少一半以上都是仰賴進口。圖片來源:白尚儒 土魠五兄弟 這種俗稱土魠的魚,在台灣的中文種名為康氏馬加鰆( Scomberomorus commerson ),屬於鯖科的馬加鰆屬家族。 馬加鰆家族在台灣除耳熟能曉土魠外尚有四種魚:第一種是俗稱白腹仔(閩南語「腹」字讀音作「北」,故又可寫作「白北仔」)的台灣馬加鰆( Scomberomorus guttatus );第二種是肚子看起來比白腹仔更大,俗稱闊腹的高麗馬加鰆( Scomberomorus koreanus ;第三種胸鰭就像兩片大耳朵,所以俗稱大耳的中華馬加鰆( Scomberomorus sinensis );最後一種是數量現存最多卻都來不及長大,俗稱馬加剪的日本馬加鰆( Scomberomorus niphonius )。 馬加鰆家族與先前介紹過的 白帶魚 一樣,屬於迴游性的兇狠掠食魚種。馬加鰆牠們在食物來源充足下成長速度十分迅速,而且二歲到三歲時便具有繁殖能力,產卵量也相當驚人,且體型越大的成魚產卵數更多。 盤中土魠哪裡來? 土魠魚在台灣的捕撈漁法相當多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