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汪汪叫!貓咪喵喵叫!老鴨呱呱叫!大牛哞哞叫!那魚怎麼叫?喀喀喀喀! 這種魚具有獨特的發聲肌構造,彼此間會用聲音溝通,春夏繁殖期間的海中更是情歌綿綿不斷。過去漁民們會利用竹筒(後來使用水下麥克風)來聽音辨位下網。只是這樣的聽音捕魚法往往都是抓到的都是待產的親魚,對資源實在是有害無益的竭澤而漁。不過在台灣沿近海資源匱乏的今日,這樣的捕魚方式也逐漸成為絕響了。牠們家族主要生活在台灣屬於砂泥底質的海域,其中又有幾個品種在冬末春初海水轉暖後開始靠近沿岸,因此不少地區又喚牠作「春子」,牠更是台灣早期民間好吃魚排行的第十名唷! 台灣好吃魚排行第十名的春子魚,其美味已逐漸被現代人所遺忘,自然也沒人在乎牠們現在過得好不好。圖片來源:白尚儒。 可永續食用的小型石首魚 春子魚,屬於石首魚科( Sciaenidae )。目前世界共計發現有270種石首魚,撇除被棄養放生的外來種眼斑擬石首魚(俗稱紅鼓,美國種,學名: Sciaenops ocellatus ),其中就有將近十分之一的種類可以在台灣海域發現,而這20多種的石首魚中最大體型不超過50公分的小型石首魚,其通用俗名又以「春子」或「加網」最常見。 明朝屠本畯為記載福建省各類水產而所著的《閩中海錯疏》,其文中又云:「石首,頭大尾小,腦中俱有兩小石如玉」。代表這「石首」二字並非形容牠有像石子一般的頭,而是指魚頭中有石,而這小石其實就是魚的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