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節變換,台灣傳統民俗節慶也隨之輪番展演,從農曆正月的鹽水蜂炮、炸寒單爺,到3月的大甲媽祖遶境等,數百年來,因著時代變化而匯入的多元族群文化與宗教信仰,交融出台灣特有的風土與民情。而今,隨著東南亞通婚移民與移工日多,原屬於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以及中國雲南傣族的重要年節活動——潑水節,也開始在每年4月間,為台灣的節慶活動,增添濃濃的南洋風情。 每年4月13日開始,進行為期三天到四天的潑水節,也稱宋干節,是佛教節日,有浴佛、祈雨、迎春耕、祝願人畜興旺和五穀豐收之意。在篤信佛教的泰國,人們晨起先前往寺廟沐浴禮佛,堆沙造塔,插彩旗獻花,並以純淨的清水互相潑灑祈福,藉以消災除病,送舊迎新。而在歡愉的年節氣氛中,除了依照傳統習俗,食用一餐空心麵條,期待新的一年健康長壽之外,配合著寺廟禮佛及各式祈福活動,魚、肉、甜點則屬必備。熱鬧了街頭巷尾的年節好滋味,不僅有檸檬蝦湯、咖哩雞及辣牛肉沙拉等,外形小巧精緻,多以芭蕉葉包裹的泰國甜粽,也屬節慶美食,以煮過椰漿的糯米與黑豆加上芭蕉或芋泥作為餡料的甜粽,綿密黏牙的口感,配搭著椰子的香甜,體現了十足的熱帶風情。 然而,在東南亞地區,因為受到不同自然環境、在地既有傳統,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國與國之間也已發展出稍有差異的多元飲食樣貌,以粽子來說,就可略見端倪。 透過漢朝的絲綢、瓷器貿易外銷,以及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在經濟文化與政治力的延伸和交流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