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紅皮書】隱身在群體中的神話 黑嘴端鳳頭燕鷗
2008年的夏天,一群國外賞鳥人士遠渡重洋來到台灣賞鳥,除了在台灣本島觀賞特有種鳥類外,還特地到離島馬祖尋找珍稀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 Thalasseus bernsteini )。這是一種曾絕跡數十年的瀕危海鳥,一直到2000年才在馬祖被發現有穩定的繁殖族群。...
View Article【台灣紅皮書】生性羞怯、行蹤成謎 目擊資料極稀少的林三趾鶉
說起此鳥,真是個鳥界宅男心態,不願見人,全台灣的鳥友見過牠的,說屈指可數或許誇張了些,但絕對僅止於兩位數。以目前賞鳥觀鳥拍鳥的風氣日盛,但就是沒有多少人見過其廬山真面目。 三趾鶉科鳥類不論外觀、體長皆類似鵪鶉(雞形目雉科),活動環境及生態習性,也相近。體型約11cm~14...
View Article【台灣紅皮書】開發、暖化影響棲地 小巧可愛卻極危的琵嘴鷸
在台灣,每逢春秋兩季候鳥來臨期間,最為盛大的族群之一就是鷸科水鳥一直是其中最大的族群之一。不論是在鄉間小道的水田中、或是在濱海潮間帶的泥灘上間,總見個體嬌小的牠們身形輕靈個嬌小、往來覓食無等閒。這些濕地水鳥經常會混群在一起活動覓食。不過由於體型與羽色相似,卻常常讓觀鳥者在辨識上往往心生挫敗感。但是琵嘴鷸這此一可愛小巧的鷸科水鳥,卻因為其特殊造型特殊的嘴喙,讓人因此容易加以辨認令人觀之難忘矣。...
View Article【台灣紅皮書】僅存於台中烏溪 受河川工程與入侵種夾擊的巴氏銀鮈
黑褐色的鱗片、一對大眼、黑黃兩色側線一路向尾部延伸,巴氏銀鮈( Squalidus banarescui ,「鮈」注音:ㄐㄩ)是台灣特有的原生淡水魚,2009年被列入一級保育類動物。在2017年公布的「台灣淡水魚類紅皮書目錄」,巴氏銀鮈也被列入極度瀕危等級的名單中。...
View Article【南洋味】新住民家鄉味 餐桌上的文化風景與生物多樣性
編按:隨著跨國通婚與移工,台灣的人口組成,有相當比例來自於東南亞,而我們是否曾好好認識這群台灣的新住民?季風、洋流、耕作條件造就了每個地方多樣的風土物產,加上歷史文化、宗教因素等影響,發展成各地特色獨具的飲食文化,仔細觀察與理解一個地方的飲食,其實反應了當地人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由此連結的生活文化。也因此,餐桌上的味蕾經驗與文化風景,正是我們由此認識台灣這群新住民的一個美好的開始。緣此,企劃了南洋味系列...
View Article【台灣紅皮書】被迫搬家的台灣細鯿 原生淡水魚命運悲歌
根據2012年出版的《臺灣淡水魚類紅皮書》調查,台灣目前共發現265種原生淡水魚、包含37種全世界僅台灣找得到的「台灣特有種」,魚類生態相當豐富。然而,無論是造景水池、甚至天然湖泊中,悠游的總是色彩斑斕的錦鯉、吳郭魚等外來物種。令人不禁想問,台灣原生的原生淡水魚究竟在哪裡? 汐止區的金龍湖是雙北地區面積最大的湖泊,住宅區環繞,湖岸設有環湖步道,供居民遊客休憩。...
View Article【絕地‧再生】棲地快速消失 別讓長頸鹿只活在神話中
長頸鹿 Giraffa camelopardalis 分類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長頸鹿科 Giraffidae 屬:長頸鹿屬 Giraffa 種:努比亞長頸鹿 G. camelopardalis (Linnaeus, 1758) 亞種: 科爾多凡長頸鹿 G.c. antiquorum 、 安哥拉長頸鹿 G. c. angolensis 、 努比亞長頸鹿 G. c....
View Article【台灣紅皮書】蒲燒美味的代價 日本鰻鱺數量拉警報
2017年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公布的「台灣淡水魚類紅皮書目錄」名單中,俗稱白鰻的「日本鰻鱺」被列在極度瀕危(CR)等級。日本鰻鱺是台灣重要的經濟養殖魚類,曾經創造年產量60000噸、外銷額100億台幣的驚人成績。然而,隨著人類大量捕撈與壞境破壞,加上繁殖技術尚未成熟,日本鰻鱺的數量正急速下降。 市場需求大 日本鰻鱺經濟價值高...
View Article【南洋味】粽子與Ketupat,東南亞地區的節慶飲食
隨著時節變換,台灣傳統民俗節慶也隨之輪番展演,從農曆正月的鹽水蜂炮、炸寒單爺,到3月的大甲媽祖遶境等,數百年來,因著時代變化而匯入的多元族群文化與宗教信仰,交融出台灣特有的風土與民情。而今,隨著東南亞通婚移民與移工日多,原屬於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以及中國雲南傣族的重要年節活動——潑水節,也開始在每年4月間,為台灣的節慶活動,增添濃濃的南洋風情。...
View Article【台灣紅皮書】分布極狹窄的溪流細鯽 分類爭議引保育論戰
2017年公布的「台灣淡水魚類紅皮書目錄」極危名單中,「溪流細鯽」這個名字顯得有點陌生,翻閱市面上的圖鑑,幾乎都還找不到溪流細鯽的介紹。其實,溪流細鯽是由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副教授廖德裕等人,在2011年時從台灣白魚族群中獨立出來發表的新物種,目前僅棲息在濁水溪支流水里溪的上游。然而,溪流細鯽在分類學上是否是一新品種,在學術界仍有些爭議。有的學者認為,溪流細鯽僅是台灣白魚在不同地區的演化差異,不足以獨...
View Article【南洋味】用植物妝點食物 餐桌上的調色盤
近年到東南亞泰國等地旅遊時興的一項遊程,是到烹飪教室上一堂體驗當地飲食文化的烹飪課。東南亞的飲食有強烈的地域風格,街頭小吃展現出常民生活的飲食文化,酸、辣、甜的口味,揉合著大量的椰奶和香料,不僅提供嗅覺和味覺的刺激,更不忘在色彩上強調當地飲食的特色。...
View Article【水中奧秘】多元世界超乎想像 從性別轉換一窺生物奧秘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10月27日邀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以「無所不在的變性行為」為題,說明生物進行「性轉換」的奧秘。以此文紀錄演講內容,與讀者分享生物世界的奇妙。 身為哺乳類的我們,一出生就已決定了性別。然而,有些生物雖然出生時是雌性,卻可能因為環境、族群變化,得以在後天變為雄性,甚至可以再度逆向轉換為雌性,這種現象稱作「性轉換」。 在生物界中常見的雌雄同體...
View Article【水中奧秘】一窺軟絲奧秘:用體色來「說話」的頭足類
我們熟知的多數生物主要是用「聲音」來溝通,我們也熟知某些生物會藉由改變體色等方式來躲避敵人或得以順利覓食,這是種操弄「視覺」的技倆。但能把兩者做結合的,就不得不提及軟體動物門中擁有最複雜神經系統的生物──頭足類!...
View Article【山林奧秘】寬尾鳳蝶唯一食草 台灣檫樹面臨「高齡化」困境
漫步在觀霧山莊前的春,是鵝黃與乳白的色彩交融。當我們在山莊前庭信步而行,可曾注意到仰角方向的滿樹金黃?這棵是觀霧地區著名的台灣檫樹( Sassafras randaiense ),正綻放著春天到來的信號。 檫樹在分類上屬於樟科(Lauraceae)檫樹屬(Sassafras)植物,曾繁茂於新近紀時期,而在第四紀冰河時期後的今日,全世界的檫樹僅存3種,各分布於台灣、中國大陸及北美洲東部。相對中國檫樹(...
View Article【台灣紅皮書】特殊生活史遭水泥工程阻斷 「兩側洄游」的蘭嶼吻鰕虎
在台灣目前廣義的原生淡水魚中,鰕虎科佔了大約75種,是數量最多的魚科。鰕虎科魚類體型偏小、具有腹鰭特化成吸盤的特徵,其中,屬於台灣特有種的蘭嶼吻鰕虎,在這次紅皮書中被列入極危(CR)等級。蘭嶼吻鰕虎分布在蘭嶼的主要溪流中。2012年天秤颱風重創蘭嶼,強風豪雨侵襲下,造成島上的機場、港口及房屋損毀。災後後續進行多項的水利整治工程,更加劇破壞包含蘭嶼吻鰕虎在內的許多蘭嶼生物的棲地。 台灣特有種蘭嶼吻鰕虎...
View Article【台灣紅皮書】即將消失的飛行哺乳類——台灣狐蝠
在東方中國人的世界裡,蝙蝠的「蝠」與幸福的「福」,音同字似,自古即被視為吉祥的象徵,許多古式文物、雕飾、年畫等,多以蝙蝠為「迎春納福」的圖騰;而普世人生最大的幸福——「五福臨門」,即以五隻蝙蝠環繞之圖案為象徵,代表「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和「善終」(平靜而自然死亡) [ 註 ]...
View Article【台灣紅皮書】歐亞水獺告急 僅存不及200隻
水獺擁有渾圓大眼、短而俐落的四肢及奇特的叫聲,在日本颳起一股飼養風潮。台灣其實也有野生的水獺棲息,牠們是生活在金門地區的歐亞水獺。然而,歐亞水獺屬於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在去(2017)年公布的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中被列入國家極危等級,正面臨棲地破壞、路殺、流浪動物襲擊等危機,現在僅存不到200隻。 歐亞水獺是台灣唯一一種水獺,目前僅存於金門...
View Article【水下新知】珊瑚大量產卵的壯麗景象之外 在東北角的多起新發現
編按:珊瑚礁同步產卵的壯觀畫面,只要見過,便讓人難忘。台灣之前的相關研究多聚焦南部墾丁等地,陳倢蓁在海洋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班期間,啟動了東北角的珊瑚研究,不僅補上了很重要的一處研究缺口,也陸續有不少重要發現,以下便由珊瑚婦產科醫生來聊東北角。 珊瑚礁每年最活躍盛行的大事,就是珊瑚產卵。...
View Article【台灣紅皮書】什麼是「紅皮書」?特生中心用4個問答告訴你!
編按:歷經4年籌備的《2017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於近日發表,加上去年發表的台灣五大類群脊椎動物《紅皮書》,農委會林務局與特生中心目前共發表了6份紅皮書名錄,然而究竟何謂「紅皮書」?想必許多民眾在看到報導時,心中不免浮現疑惑。為此,特生中心特別用四個簡單的Q&A,讓您輕鬆掌握「紅皮書」! Q1:時常聽到的紅皮書,或是某個種類被列在瀕危類別,到底是指什麼?...
View Article